奢侈品企業(yè)生產外包真相
5月9日,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的女友瓦萊麗·特里耶韋萊在白宮向米歇爾·奧巴馬贈送了法國知名品牌勒塔納(Le Tanneur)的一個十分暢銷的女包。勒塔納是法國科雷茲的一家中小企業(yè),不過,特里耶韋萊可能不知道,她所送出的這款女包的真正產地卻是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
據法國《挑戰(zhàn)》周刊報道,勒塔納并不是唯一將生產外包的皮貨商。在羅馬尼亞的錫比烏,就聚集著數(shù)百家奢侈品服裝和飾品工廠,包括普拉達(Prada)、菲拉格慕(Ferragamo)和托德斯(Tod's)等知名品牌。路易威登也在這里擁有一個部件生產廠:600名工人在這里生產手袋的提手或給皮打蠟。一位在錫比烏設廠的廠商表示:“在錫比烏生產一只手袋提手的成本約為16歐元,約為在法國的一半。”
對于每年銷售幾十萬只皮包的路易威登來說,其中所節(jié)省的成本是顯而易見的。不過,這是一個所有人都忌諱的話題,路易威登只是不斷強調“自己在法國進行了巨大的投資”。
將部分或全部生產外遷早已成了奢侈品企業(yè)慣用卻不愿公開的做法。然而,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因為消費者所看重的正是產品的原產性。法國索福瑞公司2010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的奢侈品消費者對產地十分在意。真正愿意告訴消費者自己的產品產自國外的企業(yè)寥寥無幾。
沒有任何法律禁止企業(yè)將業(yè)務外遷和外包。“法國制造”這個標簽也不對此有任何的限制。業(yè)內人士表示:“只要最后一個生產環(huán)節(jié)在法國進行,就能獲得海關鋼印。”
意大利是奢侈品企業(yè)最理想的生產業(yè)務外包地,既可以降低成本,又不會太損害品牌的形象。意大利已經在成衣和皮制品領域創(chuàng)下了極佳的口碑。為了降低成本,意大利人在本國雇用了許多中國人。這樣便沒有必要把生產線外遷到中國,而是把中國人請到了意大利。這種“中意制造”的模式已持續(xù)了很多年。
LE TANNEUR(勒塔納)官方網站:www.LeTanneur.com
LE TANNEUR(勒塔納)品牌庫:http://brand.fengsung.com/LeTann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