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虎360暗藏后門盜取用戶隱私 黑匣子之謎全面解讀

helen
helen
2013-02-26 22:38:42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技術篇之一·黑匣子

  360產品內藏黑匣子:工蜂般盜取個人隱私信息

  每經記者 秦俑

  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多年前,業(yè)內一家知名IT公司一個產品將上線,但蹊蹺的是,該產品上線前一天,360的同類產品突然上線。而且,360上線產品的頁面與該公司準備上線的版本幾乎一模一樣。這家IT公司的此款產品不上線已不可能,而改版也已不可能。被逼無奈之下,該產品只能硬著頭皮上線。讓這家IT公司哭笑不得的是,由于此款產品上線時間比360同類產品晚一天,所以用戶普遍認為,該公司的產品抄襲了360產品。

  此類詭異怪事,在業(yè)內已不止一次發(fā)生。

  誰是泄密者?上述IT公司最終未能找到“臥底”,不過開始將質疑對象聚焦在360產品身上。因為實查結果發(fā)現(xiàn),該公司不少員工電腦上安裝了360相關產品。

  出于安全考慮,該公司要求所有員工的工作電腦中不得安裝360產品。與此同時,公司內網環(huán)境中,全面禁止360產品。從此,確實沒有再發(fā)生過類似的泄密情況。

  據(j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國內最早全面禁用360產品的企業(yè)為騰訊、百度、金山等一批公司。在這些公司的辦公環(huán)境中,完全屏蔽360產品,如確因公司研究性工作需要,才可以安裝虛擬機使用360產品。

  國內幾家互聯(lián)網巨頭公司,均以安全為由禁止使用一家以互聯(lián)網安全著稱的公司的相關產品,這在中國IT界構成了一道未解的謎團。

  大型公司尚且對360產品避之不及,對于普通用戶來說,使用360相關“安全”產品,安全嗎?

  在中國有“黑客教父”之稱的安全技術專家“黑客老鷹”,即IDF互聯(lián)網情報威懾防御實驗室創(chuàng)始人萬濤認為,從隱私保護和用戶權益的角度講,360產品確實存在需要澄清的地方。但中國用戶目前在隱私保護方面的意識并不強,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因為對許多用戶來說,“我上網就是看看新聞,玩玩游戲,我沒有隱私”。這一觀點非常流行。

  萬濤表示,而在另一方面,多年來盡管民間在破獲360侵犯隱私等方面做了許多努力,并查獲了許多證據(jù),但360在這方面的“反應”也非常“嚴密”。此外,獲得的一些突破性證據(jù)因為過于專業(yè),也不易讓普通用戶看懂,因此也就缺乏相應的感知。

  黑客揭秘:360安全產品背后的“安全”陷阱/

  在深圳紅樹林,獨立調查員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現(xiàn)場演示。他特意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了360安全瀏覽器,并打開網絡通信監(jiān)視工具,這時可以看到,360安全瀏覽器在其電腦后臺上就像一只工蜂,始終不停地忙碌著。

  然后,獨立調查員又打開IE、騰訊、獵豹、chrome等瀏覽器,每一個瀏覽器都很安靜,沒有任何動作。

  

奇虎360暗藏后門盜取用戶隱私 黑匣子之謎全面解讀

  

  “360安全瀏覽器在干嘛呢?誰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忙碌呢?作為瀏覽器,其作用就是可以顯示網頁服務器或者文件系統(tǒng)的HTML文件內容,并讓用戶與這些文件交互的一種軟件。根據(jù)最小特權原則,你是沒有理由在我的電腦里不停地‘工作’。你要問他在做什么,他就說,是為了你的安全。”

  “明明知道360在做不應該發(fā)生的事情,但不知道發(fā)生的是什么事情。這就是360留給中國所有安全專業(yè)人員最大的課題。”獨立調查員解釋說,這是因為360在這方面做了非??b密的設計,其防御體系相當嚴密,要突破防線有所收獲,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這,也正是許多從事安全的專家們感興趣的事情。

  2010年2月6日,360多年的宿敵——瑞星拿出了一份 “證據(jù)”,其發(fā)布的《奇虎360利用“后門”拿走了用戶什么》一文,利用大量技術細節(jié)說明360安全衛(wèi)士在安裝進用戶電腦時,會偷偷開設后門,并時刻監(jiān)視用戶訪問網站,將相關信息上傳至360網站。

  此事標志著360第一次露出“不安全”的真面目,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3 / 13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標簽:奇虎360    360暗藏后門    360盜取用戶隱私    360黑匣子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奢華私語 時尚衣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