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頓馬丁車標的含義和演變過程
阿斯頓馬丁名車車標第一代
第一款車標:1923-1925年
1923年Lionel Martin駕駛自己制造的賽車在阿斯頓·克林頓山舉行的山地汽車賽中獲勝,為了紀念勝利,1923年他把公司改名為阿斯頓·馬丁,車標采用了Aston Martin兩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A”和“M”作為組合,并使用圓形設(shè)計,意味著馬丁希望阿斯頓馬丁的賽車能夠在各項比賽中取得圓滿的勝利。
阿斯頓馬丁名車標志演變過程
第二款車標:1926-1929年
1926年新公司成立之后阿斯頓·馬丁的第二款車標誕生,這一款車標與第一代在車標設(shè)計上沒有任何聯(lián)系。全新車標已經(jīng)形成了如今阿斯頓·馬丁車標的雛形,車標由多片羽毛組合成“V”字形,“Aston Martin”的大寫字母全部出現(xiàn)在新車標中。這款車標隨后最先搭載在了阿斯頓·馬丁T-type車型上。
第三款車標:1929-1931年
1929年阿斯頓·馬丁又針對International勒芒賽車研發(fā)了International跑車,由于是民用版車型,阿斯頓·馬丁還為這款車型設(shè)計了一個全新的車標,全新LOGO相比老款LOGO立體感更強,LOGO翅膀上羽毛變?yōu)榱艘粋€整體。
第四款車標:1932-1939年
1932年全新車標發(fā)布,這一款阿斯頓·馬丁的車標已經(jīng)與今天大家看到的阿斯頓·馬丁車標相差無幾,整個車標的翅膀變得抽象化,翅膀內(nèi)部的羽毛直接用線條勾勒,整個變得更加簡潔明了,“Aston Martin”字母也被直接鑲嵌在翅膀中間,阿斯頓·馬丁給這款車標定義為一只展翅飛翔的大鵬,喻示該公司像大鵬一樣,具有從天而降的沖刺速度和遠大的志向。
第五款車標:1939年
第六款車標:1949-1971年
1949年David Brown爵士把自己的名字也融入到了阿斯頓·馬丁的車標中,同時將原來車標的邊緣和內(nèi)部線條進行了處理,使得新的車標看上去更加厚重和結(jié)實,這款車標首先出現(xiàn)在了阿斯頓·馬丁的DB2車型上。
第七款車標:1971年
1971年阿斯頓·馬丁為了體現(xiàn)旗下頂級車型DBS V8的高貴身份,還為其配備了一款金色鑲邊的阿斯頓·馬丁車標,使得這款車型的識別性更高。當時這款車型除了使用金色的車標之外,還采用了較大的進氣格柵、鋁合金輪轂等,而動力也從普通DBS的直列六缸發(fā)動機改成了5.3L的V8發(fā)動機,這款發(fā)動機最大功率315馬力,0-100公里/時加速僅需5.9秒。
第八款車標:1972-1984年
1972年在阿斯頓·馬丁出售給伯明翰公司的同時,由于公司掌舵人換成了William Willson,所以之前阿斯頓·馬丁車標上出現(xiàn)“David Brown”字樣顯然已經(jīng)不合適,于是又一款新的阿斯頓·馬丁車標誕生了,除了“David Brown”的字母外,車標上的羽毛也被重新“梳理”,內(nèi)外兩層的線條被連成一體,同時車標的背景也變成了淡藍色。這款車標最先搭載在了1972年以后的V8車型上。隨后推出的V8及V8 Vantage車型也使用了全新車標。
第九款車標:1984-2002年
在Peter Livanos家族擁有了阿斯頓·馬丁之后,當時阿斯頓·馬丁生產(chǎn)的車型依然為V8和V8 Vantage,這一年阿斯頓·馬丁第1萬臺車型下線,為此阿斯頓·馬丁換裝了全新的車標,主要針對車標羽毛的內(nèi)部線條和邊框進行了簡單更改,車標內(nèi)部變得更加簡潔,邊框也再次變成了銀色。
第十款車標:2003年-至今
2003年阿斯頓·馬丁在公司成立90周年、英國戈頓新工廠成立等值得紀念的事件發(fā)生時,推出了如今大家看到的這款車標,新車標線條更加規(guī)整,邊框及內(nèi)部線條的雕琢也更加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