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
《梔子花開》是世紀百年影業(yè)、文投基金、華誼兄弟等聯(lián)合出品的青春校園電影,由何炅執(zhí)導,李易峰、張慧雯等主演。影片講述了年輕一代為了實現(xiàn)夢想孤軍奮斗的過程中,發(fā)生的關(guān)于愛情與友情的故事。
《梔子花開》7月10日公映之后,4天票房接近3個億,成績著實不錯。但在成績的背后,對電影的評價則分成了兩個陣營:一方認為《梔子花開》開創(chuàng)了青春片新類型;另一方直截了當將它列入“爛片”行列。作為普通觀影者,筆者對電影在情節(jié)設(shè)置上的專業(yè)要求不甚了解,但從觀影感受上來說,筆者更支持《梔子花開》這種輕喜劇的表達方式,對向上、向善價值觀的傳播和對校園正能量的弘揚。
大學,是知識的加油站,是夢想的起點站。在大學生的生活元素中,包容了學習、愛情和夢想。游走在人美、景美大學生校園,恨不能用上所有的溢美之詞來贊美它。因為大學承載著年輕人的夢想,更承載著實現(xiàn)中國夢的人才培養(yǎng)重任。所以,不論是面對向往中的大學,還是回憶中的大學,我們更愿意相信它是青春、陽光、充滿友善和希望的。
然而近年來,參與分割電影蛋糕的青春劇,大多以“懷舊”作為主打旋律,同時在故事中,加入太多關(guān)于愛情的背叛、夢想的丟失等情節(jié),以引發(fā)觀影者的對青春的無盡感慨。而這份感慨,在提升影片票房的同時,也逐漸讓大學校園蒙上了灰色。似乎愛情只是人生的奢侈品,在金錢面前可以背叛,在責任面前可以逃避;似乎夢想永遠抵不過現(xiàn)實,初心只會在社會的大染缸中慢慢變色;似乎友情永遠頂不過自私,實際的利益絕對高于虛無的友情,等等。
不可否認,電影情節(jié)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皯雅f”的青春劇中曲折、不堪的情節(jié),在實際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諸如墮胎、逃避、背叛、墮落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大熒幕上,的確可以引發(fā)學校、社會的共同關(guān)注,并積極解決。但是這樣的原型在大學校園并非常態(tài)。當這種非常態(tài)的現(xiàn)象被過多搬上電影熒幕,甚至成為主流之時,那么問題本身不僅不能被解決,反而會形成“破窗效應(yīng)”。
這種“破窗效應(yīng)”在“扶跌倒老人被訛”事件中已被充分體現(xiàn)。扶起跌倒老人被訛現(xiàn)象,就是在大眾媒體扎堆報道二三件之后,迅速造成了民眾對跌倒老人的一致“置之不理”。同樣,青春劇的“崛起”,加之對錯誤價值觀、校園負能量的大肆傳播,也會造成這樣的“破窗效應(yīng)”,扭曲大學的主流價值觀,摧毀純真的校園生活。
我們期待青春劇的百花齊放,但我們更愿意看到《梔子花開》這樣的輕喜劇,它講述了一群青年人對愛情的堅守,對夢想的執(zhí)著,對友情的珍重。而這些才是大學校園里最美的風景,才是大學生們該有的價值取向。期待更多青春劇能回歸青春、陽光,傳播向上、向善、向美主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