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形設計的時間顯示和萬年歷窗口是「Terraluna」的特色之處
不論是表面或是底蓋,Richard Lange Perpetual Calendar 「Terraluna」 同樣令人驚艷。其45.5毫米18K玫瑰金或白色18K金表殼的正面,展示出科學精密腕表特有的整時器布局。而機芯一面則可觀賞到朗格創(chuàng)造力的最新成果:描繪出地球、月亮和太陽星群圖的軌跡月相顯示。
三圈時間顯示
大型分鐘圈置于Richard Lange Perpetual Calendar 「Terraluna」 表盤的頂部。小時和秒鐘的小表盤則分別設于其下方右側和左側。正如2011年推出的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表盤的設計靈感來自于一件歷史杰作,那就是約翰?海因里希?賽菲爾特(Johann Heinrich Seyffert)在1807年創(chuàng)作的整時器,現收藏于德累斯頓舉世聞名的茨溫格宮數學物理沙龍內。憑借這個巧妙設計,賽菲爾特令薩克森名城德累斯頓成為19世紀初的精密鐘表樞紐。此整時器格局是精密懷表的一大優(yōu)點,其精確度不僅獲得計時服務機構和天文臺的贊譽,更受到多家表廠的青睞并成為調校全新時計的權威參照。
朗格 Richard Lange 萬年歷 Perpetual Calendar “Terraluna”
四個永恒窗口
在獨特的朗格大日歷顯示(此裝置更是首見于Richard Lange腕表系列)下方,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星期和月份顯示的小型窗口。此排列方式使日歷顯示一目了然。萬年歷裝置經機械程序設定,可正確顯示全年以至閏年各個月份的不同天數,直至2100年前無需作出調校。閏年顯示設于分鐘圈數字「15」右側的小圓窗內。所有日歷顯示均可瞬間推進,確保各項顯示在任何時候都清晰無誤。為確保在切換過程中所需的力量減至最低,能量會通過凸輪的轉動而逐漸儲存,然后在午夜瞬間釋放。
朗格 Richard Lange 萬年歷 Perpetual Calendar “Terraluna”
軌跡上的月球
透過機芯一面可看到正申請專利的軌跡月相顯示,這個首度安裝于腕表之中的創(chuàng)新技術裝置,展示出月球相對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軌跡月相顯示由三個圓盤組成。在繁星密布的天體圓盤上,月球顯露于圓形窗口內,每月逆時針圍繞地球軌道轉動一圈。此裝置準確重現有29天12小時44分3秒的朔望月,直至1058年后才需校正一天。其下方為帶兩個新月的轉動月相盤。月相進程可通過天體圓盤的窗口進行觀察。在星群圖中,擺輪代表太陽的位置。在新月日,暗月會出現于地球和太陽之間。而在地球的另一面則為滿月日,顯示出明亮的月球。因此,月亮的位置和位相會同時呈現出來。而設于顯示中央位置的地球,每天繞著地軸自轉一次。面向太陽或擺輪的一面為白天,另一面則為夜晚。外圍的24小時刻度用作參考北半球的時間。
朗格表廠自制L096.1型機芯,描繪出地球、月亮和太陽星群圖的軌跡月相顯示
在精確度范疇上,朗格產品研發(fā)人員不僅著眼于具備三個實心白色18K金圓盤的月相顯示設備結構,其設計亦是重點所在。為了清晰和美觀地呈現軌跡月相顯示的影像,研發(fā)人員采用了特殊涂層技術。例如,天體圓盤上光波重迭的干擾效應可吸收入射光的所有非藍色光譜,最終形成一個深藍色的表面,與過千顆輪廓分明的星星形式強烈對比。
月亮以逆時針方向圍繞地球運行,左至右: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
兩周恒定動力
配備兩條堅固主發(fā)條的雙發(fā)條盒,提供14天動力儲存。由于發(fā)條盒能夠儲存強大的動力,為確保腕表在整個動力儲存期間維持穩(wěn)定速率,必須運用專門技術加以控制。通常上滿鏈的發(fā)條會向走時輪系直接釋出過多扭力,而當發(fā)條接近未上鏈狀態(tài),其扭力又會隨之下降,因而影響腕表的精確度。一個精制的恒定動力擒縱系統(tǒng)可彌補這兩方面的不足。此系統(tǒng)每隔10秒會把相同分量的可用動力釋放至擺輪,從而確保扭力維持不變。這樣,振幅從第一天到最后一天都得以固定,而且精確可靠。設于6點鐘位置、呈圓環(huán)形的動力儲存指示,則提醒表主在適當時候通過表冠上鏈,為機芯注入新能量。
追求最高精確度
朗格自2003年起成為掌握擺輪游絲生產技術的少數表廠之一。惟有這樣,品牌才能確保其機芯精準度達到最高水平。因此,除了擺輪游絲外,在Richard Lange Perpetual Calendar 「Terraluna」 的全新L096.1型自制機芯中,恒定動力擒縱系統(tǒng)的中置恒動游絲亦由表廠自行制造。其無指針振蕩系統(tǒng)的震頻為每小時21,600次。其它具朗格風格的質量標志包括手工雕刻擺輪夾板和精美的手工裝飾機芯。這些細節(jié)均體現出表廠一絲不茍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