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wěn)定性居首,馬自達阿特茲俱樂部積分第一
2015年CTCC中國房車錦標賽第六站,在上海國際賽車場上演了白熱化的爭奪。作為同為一年兩賽的分站,不久前結束的肇慶站已經為我們帶來了與揭幕賽截然不同的視覺感受。當CTCC重回上賽,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終,在超級組的比賽中,由于前兩名使用了過高的規(guī)格不計算成績,馬自達阿特茲最終排名全場第五,這是CTCC超級杯組目前為止唯一一臺全部完賽的賽車,并且目前俱樂部積分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第六站的比賽中,在馬力、空動上都有劣勢的阿特茲,單圈速度居然只相比上海大眾的“火星車”慢了0.3秒,若不是被慢車阻擋乃至發(fā)生碰撞的話,成績可以更佳。上海大眾的廠隊賽車號稱超級組“火星車”,能在上賽道這種高等級的賽道中的排位賽比它更快,阿特茲的實力令人刮目相看。馬自達賽車在場上的精彩表現讓眾多到場車主們興奮不已。來自全國各地的馬自達車主們組成后援團,在偌大的主看臺區(qū)域,打出了巨大的橫幅,為馬自達賽車打氣。
實際上,早在肇慶站的比賽中,阿特茲就以穩(wěn)定的性能發(fā)揮,在對手們因為天氣炎熱而紛紛趴窩的時候,一路超越。最終,自然吸氣的阿特茲逆轉眾多渦輪大馬力對手,獲得了第三的好成績。這兩輪的比賽也充分證明,并非馬力大就可以贏得比賽,穩(wěn)定發(fā)揮才是獲勝的關鍵。
“黑科技”創(chuàng)馳藍天成阿特茲獲勝密鑰
CTCC中國房車錦標賽,是一項國家級的房車賽事。馬自達以贊助的方式,投入了阿特茲賽車,初次參加超級杯的比賽。從第一戰(zhàn)開始,阿特茲賽車的成績一路平穩(wěn)上升,直至現在的驚艷發(fā)揮。雖然馬自達的阿特茲賽車,由于并非廠隊身份,在資金、技術支持上相對廠隊都存在著差距,而且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在全部使用渦輪增壓的對手面前,更在動力上先天就存在劣勢,但馬自達依然憑借良好的設計贏得了俱樂部積分第一的佳績。
比起量產版的阿特茲,參加CTCC的阿特茲賽車車頭并沒有什么不同,車身側部和尾部也基本維持了量產車的設計,整車唯一能看到的空氣動力部件是一個大型可調尾翼,這個尾翼為單層設計,角度可調,帶尾翼端板,并非更復雜的雙層設計??傮w而言,阿特茲賽車的空氣動力強化并不多,大部分仍然保留了原廠狀態(tài)。
相比之下,讓阿特茲取得佳績的密鑰還是在于發(fā)動機內部,這是阿特茲賽車的核心所在。民用版阿特茲采用的人稱“黑科技”的創(chuàng)馳藍天技術,賽車也不例外。相比其他對手,創(chuàng)馳藍天技術造就的13:1的恐怖壓縮比,讓發(fā)動機的效率更高,在民用車上,效率更高可以更省油,對于賽車來說,除了省油之外,創(chuàng)馳藍天技術還能讓車子動力更好,一定程度上追近了和渦輪對手之間的動力差距。
輕度改裝,創(chuàng)造全新動力
打開引擎蓋后,可以看到阿特茲的創(chuàng)馳藍天發(fā)動機相比量產版本,安裝位置向后傾斜了一定角度,這樣的做法有兩個好處,一是能讓賽車在高速過彎時保持發(fā)動機的潤滑供給,二是向后傾斜的設計會讓發(fā)動機的重心向后傾斜(類似前中置發(fā)動機),讓車頭的彎道指向性更好。此外,在阿特茲賽車上,發(fā)動機采用的是4喉獨立進氣,每個氣缸獨立進氣門,干式油底殼以及汽缸壁和燃燒室的CNC精密研磨。這些細節(jié)設計讓發(fā)動機的輸出功率相比民用版本幾乎提高了一倍,最高轉速可達9000轉。
不過,阿特茲可以用低功率戰(zhàn)勝高功率的渦輪車,更重要的秘訣在于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的線性輸出動力。雖然自吸發(fā)動機在峰值功率和扭矩上均不及增壓機,但在過彎時,由于渦輪車的渦輪機過大的瞬時扭矩輸出,車手不得不控制油門的幅度,慢速出彎。而阿特茲的車手,由于自吸發(fā)動機不存在渦輪的突然動力高峰,可以直接深踩油門,獲得更高的出彎速度,兩車瞬間就能拉開大概0.1秒的圈速差距,這便是阿特茲戰(zhàn)勝渦輪車的核心所在。
至此,CTCC上海站賽事已然落幕,紅色魂動的馬自達阿特茲將賽車屆的傳說繼續(xù)征戰(zhàn)隨后兩個分站賽事,未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視頻鏈接:http://v.qq.com/page/y/n/e/y0166jxgxne.html
(文章來源于:玩車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