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寶石,作為“忠實粉絲”,想必大家都能侃侃而談,頭頭是道。但是,以下幾個常見的誤解,你能確定自己沒有中招嗎?
寶石是寶物,只是富人的玩物?
其實,寶石的種類非常多。像鉆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這些高檔寶石,自然價值不菲,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說買就買的。但是,一些中低檔寶石,像是水晶、托帕石、橄欖石這些寶石,種類、顏色非常豐富,價格也很親民的。只要喜歡,就可以買來裝飾自己。別忘了,只有先滿足了“美”的前提,所有的“稀有”,“珍貴”才有價值。
當然,如果在財力允許的條件下,還是應(yīng)該盡量購買高價值的寶石。一來,高價值的寶石,往往“顏值”更高;二來,高價值的寶石,投資收藏價值更高,升值潛力更大。
寶石都應(yīng)該晶瑩剔透,只要內(nèi)部有明顯的雜質(zhì),都是“垃圾貨”?
晶瑩剔透的寶石,想必人人都喜歡。但是,是不是達不到晶瑩剔透效果的寶石,就不是“好同志”呢?
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鴿血紅寶石”、“矢車菊藍寶石”,為什么那么高貴,那么美艷,除了他們顏色的純正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內(nèi)部往往會有一些很細微的內(nèi)含物,一定程度上阻擋了光線的穿過,形成了寶石內(nèi)部的一個漫反射效果,從而形成“完美無死角”的色彩展現(xiàn)(下圖一)。避免了內(nèi)部純凈時,光線全內(nèi)反射的不足時所形成的“暗面”效果(下圖二)。
另外,寶石內(nèi)部的雜質(zhì),也是寶石經(jīng)歷千百萬年大自然洗禮的一個見證,也是很多名貴寶石產(chǎn)地的一個證明,高價值的證明(例如緬甸紅寶石),因此,不可小瞧寶石內(nèi)部的雜質(zhì)。
還有,像祖母綠等寶石,內(nèi)部完全沒有雜質(zhì)是幾乎不可能的。如果非得吹毛求疵,那就去玩水晶好了。水晶的內(nèi)部一般非常純凈,但是,這又有什么用呢?
寶石最堅硬了,誰都不怕?
我們能見到的寶石,經(jīng)歷了大自然千百萬年的地質(zhì)作用,往往都是很堅硬的。尤其是寶石之王——鉆石,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物質(zhì)。但是,硬度高的物質(zhì),有時候脆性也高。例如鉆石,如果遭到了劇烈的撞擊,是很容易磕碎的。其他的寶石就更不用說了,像祖母綠等內(nèi)部裂隙較多的寶石,更是脆弱。
此外,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如果遇到明火,是會“灰飛煙滅“的。很多寶石,在遇到劇烈的溫度變化時,都有可能由于熱脹冷縮的原因,發(fā)生碎裂。
寶石雖然堅硬,其實內(nèi)心是脆弱的。
寶石必須百分百天然?
“天然”寶石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果寶石能夠人工批量生產(chǎn),那還有什么稀有性可言呢?
此話不假,但是寶石的天然性除了天然產(chǎn)出,還包括顏色以及其他一些特征的天然性。以紅寶石舉例,天然產(chǎn)出的紅寶石,顏色鮮艷明亮的不多,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于是后來就有了熱處理技術(shù),也就是把紅寶石放進一個特殊的高溫環(huán)境中,進行加熱,從而改善紅寶石的顏色以及透明度。這種方法我們稱之為“熱處理”,是被市場以及行業(yè)所接受的,只要在銷售前明確告知消費者即可。
再如,祖母綠由于天生富含裂隙,往往很難進行切割打磨。因此,就產(chǎn)生了給祖母綠內(nèi)部注無色油的方法,改善祖母綠的凈度以及耐久性。這些已經(jīng)很成熟的寶石處理方式,我們稱之為“優(yōu)化”,是可以接受的。也正是有了這些手段,我們才能見到更多美麗的寶石。
不過,還有一些手段,像是往充滿裂隙的紅寶石內(nèi)部充填紅色的鉛玻璃,或者酸洗充填翡翠,或者給祖母綠注有色油等手段,都從根本上改變了寶石的特性。我們稱之為“處理”。經(jīng)過這些“處理”的寶石,我們一定要“避而遠之”。
這些,我們會在下期的文章中再詳細說明。
愛奇藝重磅推出全新節(jié)目:“任性說”,
中國珠寶設(shè)計教父任進
跟你聊聊珠寶圈的那些事兒,
請點擊“閱讀原文”,立刻觀看!
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升級啦!
快來參與、分享、互動吧!
一起聊好玩的珠寶,一起將快樂進行下去!
請搜索微信號“RJ-studio”
關(guān)注任進微信公眾號,
獲取每天的推送。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圖片整理及文字部分原創(chuàng),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