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周刊訊)跟很多人一樣,“硬漢”是我對李光潔的第一感受。即使他穿著一件隨意的T恤,留著半茬的胡須,以及因倒時差而有些渙散的眼神。他直言自己并不擅長被采訪,甚至對訴說這件事情有些焦慮,但他是那種漸入佳境的人。
這次的聊天三分之一的時間,他在講述“演員”這個令他無比著迷的職業(yè),剩下的時間則圍繞在他的生活,他更喜歡向別人訴說近段時間對于生活以及職業(yè)的不同感悟,采訪的內(nèi)容也自然成為了他心路歷程的記錄。“認真工作,用心生活”,李光潔在不斷追求“六便士”的路上不會停下來,同時,他更加希望可以觸碰到心中的那個“月亮”。
幾何圖案印花T恤 CORNELIANI
印花西裝外套 印花西裝長褲 ETRO
MOTI×流浪地球聯(lián)名款電子煙套裝
(圖片來源于 北京青年周刊)
關(guān)于“ 演員”這個職業(yè)——
李光潔的微博認證是“演員”,只有這一個標簽。他說:“當一名演員,就一定要創(chuàng)造出有價值的作品?!?“價值”這個詞是這次采訪中被提及的高頻詞匯,他把每一部作品都看作是一種“輸出”,既然有輸出,就要有“輸入”。而這些輸入都是憑借李光潔對于“人”的觀察和刨根問底的思考。
2019年,春節(jié)檔上映的國產(chǎn)科幻片《流浪地球》累計票房已過45億,成為年初現(xiàn)象級的科幻電影,這也讓更多人認識了救援隊王磊的扮演者李光潔。兩年前,那時的李光潔已經(jīng)成功塑造了很多角色,因為一張《林海雪原》的劇照被《流浪地球》導(dǎo)演郭帆選中,李光潔沒有想過,兩年后,這部電影即將成為開年檔的黑馬,并帶動國內(nèi)科幻電影的熱潮。
與社會上的狂熱反應(yīng)相反,李光潔沒有被這部電影的熱潮吞噬,他依然有條不紊地工作、生活。“其實,除了舞臺劇之外,觀眾和演員的時間是永遠沒有辦法同步,這挺矛盾的。在大家都在討論《流浪地球》的時候,那已經(jīng)是我兩年前就拍攝結(jié)束的一部作品了。”“你沒有感覺到自己被更多人喜歡了嗎?”“被大家喜歡當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我更希望大家可以從我的作品中看到價值。因為我是一個演員,并且我從內(nèi)心感激這個職業(yè),真的感激?!?
黑色皮衣夾克 Bally
剪羊毛領(lǐng)人字紋大衣 dunhill
黑色休閑西裝長褲 Ports V
(圖片來源于 北京青年周刊)
對于生活的態(tài)度——
除了演員這個身份外,李光潔也是一個攝影愛好者,一個潛水發(fā)燒友,還是一個十分想要學(xué)會某種樂器的跨界歌手。攝影這個愛好很容易被滿足,潛水就不一定了?!氨緛砦椰F(xiàn)在應(yīng)該在海底,感受海底的深邃和神秘,以及那種極度安靜的舒適感。”這次的工作是臨時安排,李光潔不得不推遲了原本的潛水計劃。
“你有沒有一種很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
“其實,年輕的時候總?cè)ヌ接懤硐氲臓顟B(tài),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理想生活這種事情根本實現(xiàn)不了,慢慢就會思考自己要怎么平復(fù)狀態(tài),才可以在工作或生活中的變化時刻,讓自己能夠欣然接受。”
無論選擇哪一種活法都沒有錯和對,這都是自我的一種選擇。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演員這個職業(yè)需要十分敏感,將個人所有的毛孔都打開去感受這個世界,感受一個角色。但李光潔卻說:“我原來曾經(jīng)認為演員需要更敏感一些,后來我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人都很敏感,只是大家對某一個事情的敏感程度不一樣,所以沒法比較。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習(xí)慣,有時候我不愿意去做比較,我覺得要讓生活的觸角更寬廣,不止是看一條路,是不是可以放更寬一些,去接受很多東西?!?
與李光潔的對話挺讓人感動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他的真誠,一種愿意把自己的思考分享給你的態(tài)度。在他看來,這種訴說自身價值觀的過程有點像“邪教組織”的洗腦說辭,都是在時間的積淀中慢慢被埋沒,又要花費好大力氣突破的一種領(lǐng)悟。正因為如此,當他說出“活著的意義”這樣大的話題時,就一點也不讓人感到奇怪了。“活著的意義是什么呢?我常常在想??赡芫褪悄憧梢愿羁痰厝ジ惺苓@個世界,辛苦是一種感受,開心也是,這些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去忽略這一部分?!?
“人生在世,很多東西都不必有?!边@是藝術(shù)家杜尚的觀點,也像是李光潔說出的話。
綠色棉麻綢緞飛行員夾克 Ermenegildo Zegna
白色T恤 STAFFONLY From TUBE Showroom
MOTI×流浪地球聯(lián)名款電子煙套裝
(圖片來源于 北京青年周刊)
Q&A
Q=《 北京青年》周刊
A = 李光潔
“ 人都是在活自己”
Q: 如果10分是滿分,您對自己在《流浪地球》中的表現(xiàn)打幾分?
A :9分,我對自己的滿意程度就是這樣,沒有什么刻意的原因,留1分鼓勵,留有(進步的)余地。
Q:《流浪地球》是中國拍的第一部科幻電影,很多人說中國拍不出硬科幻,遭到很多質(zhì)疑。但是也有一些人在前期就很信任這部片子,比如這次的合作方MOTI魔笛,就在拍攝前和影片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也推出了聯(lián)名合作款,吳京也從客串到投資這部電影。對您來說,是什么原因讓您決定加入《流浪地球》的呢?
A:我是被導(dǎo)演感動了。第一,因為他在2014年做這樣的一件事情是真的值得人尊重的。第二,無論這部電影的票房有多少,第二年都會被超越。所以,票房絕對不是我衡量一部電影的唯一標準,我參與一個中國科幻類型電影的制作,能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一筆,這可能是我個人比較在意的刷存在感的方式。
Q:可能今天我們看到這個成績都覺得順理成章,但是在2014年做這個決定還是需要勇氣的。MOTI的負責(zé)人說他們是“大劉粉”,而且曾經(jīng)在2016年主辦過劉慈欣和美國科幻大師的歷史性對談,所以對這個片子特別執(zhí)著,不管結(jié)果怎么樣,反正要參與。
A:對,參與的時候是意料不到會這么成功的。
Q:您本身是科幻迷嗎?您喜歡什么科幻書籍、電影?
A:我算是一個科幻迷,但不是特別資深的那種,我覺得男生大部分對這個都感興趣。我第一個接觸的科普讀物是一本雜志,叫《奧秘》,第一部看的科幻電影應(yīng)該是小時候,看過的《霹靂貝貝》。
Q:電影、電視劇以及話劇這三種表演形式對于您個人來講,會比較偏愛哪一種類型?
A:對于表演本身來說,我可能是更喜歡舞臺,話劇是純粹屬于表演的藝術(shù)。大家對每種藝術(shù)形式的側(cè)重點都不一樣。
Q:每演完一部戲后,會通過微博或者其他途徑關(guān)注大眾對于這部戲的評價嗎?會詢問身邊人的看法嗎?您怎么看待大家的評價?
A:一開始會去看,但慢慢越來越不會看了。年齡越大就知道自己越在意的是什么?,F(xiàn)在對于我的人生階段,我更在意的是,在拍攝這部戲的過程中,我有沒有盡心盡力,有沒有留有遺憾,這部戲拍完、演完、剪完之后,在已經(jīng)播出的階段關(guān)注這些(評價)已經(jīng)無回天之力了。每個戲都是全新的,合作的演員不一樣,角色不一樣,劇本不一樣,年代不一樣。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是你在劇組里面幾個月對于自己實實在在的感受。
Q:近期,最想要去嘗試什么類型的片子?
A:我從小就沒有渴望必須要拍哪個角色類型,主要也是看劇本是否能打動你,團隊是否是你愿意合作的,這個更重要的。
Q: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上有人拿75—85年代的演員與流量小生作比較,所以,您是怎么看待現(xiàn)在所謂的“流量”演員?
A:首先,我不知道為什么有人會做這個比較,我不知道這有什么意義,我也不喜歡去做各種比較。因為,在某個人的年齡階段以及他的閱歷,他的所有呈現(xiàn)都是很正常的。誰都是在年輕的時候這樣過來的。然后,我想說,“責(zé)任”這兩個字被很多行業(yè)慢慢淡忘,前幾
年資本大量進入這個行業(yè),然后產(chǎn)生資本積累,大家就會推出很多不同的產(chǎn)品,也是這個時代的現(xiàn)狀和一個文化現(xiàn)象,以及大眾的一個審美現(xiàn)象,我相信,每一位演員都是在認認真真去面對每一個通告的。所以說,不能做這個比較。
Q:雖然您很不喜歡比較,但我覺得,您是那種會跟過往的自己不斷比較的人。
A:對,我會跟自己去比。比如今天跟你聊完,我會去想,去年自己在采訪的時候跟人聊的是什么,在十年前我會怎么跟人聊。這幾年的生活有哪些進步,有哪些不如以前,這是我會去思考的。這個世界沒有“完美”這個詞兒,所謂的“完美”都是美好的臆想,其實就
是我們怎么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這個世界的不完美。想到這些之后,很多比較就變得毫無意義了。了解這些的同時也是一種探索自己的過程,人都是在活自己。
Q:那您希望過怎樣的生活或是有一個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
A:過有意義的生活,同時有所得。當然別人也可以說,因為你溫飽不愁,你才能去追求更多精神層面的需求,但我覺得,不止是這樣。我走過很多地方,看到過很多生活條件不好,但他們的精神世界特別富足的人。我們下意識習(xí)慣于先解決溫飽問題再去想這些事,但是這兩件事情是可以并駕齊驅(qū)的,我在滿足物質(zhì)條件的同時,我是否可以做一個滿足精神世界的人。我們不能去做一個無感的人。
Q:近期有很多電影上映,是否可以分享一下您近期比較喜歡的電影或者書籍?
A:我想推薦的一部電影就是《羅馬》,一部得了奧斯卡獎的電影。書籍就是《海膽》,一本最近看的書。
Q:這本書是一位記者寫的吧?
A:是的,作者是一名記者,書里面有很多不同人物的專訪。但其實,同行挺不愿意看別人怎么寫我們的。起初我覺得文章都差不多,他們會從網(wǎng)上搜集一些資料,然后例行公事地問一些而已。但我看很多朋友都在推薦這本書,我就很好奇,這到底是一本什么樣子的書,我看完就放不下了,我知道這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種采訪方式,還有另外一種采訪記者。里面的文章特別容易讓你接受不同的生活,不同人的內(nèi)心世界。每年宣傳期的時候,我都在接受采訪,但我一直是不太懂得如何被采訪的,看完這本書之后,我就知道要怎么去感受對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