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雪茄是門學問
很多人抽雪茄,都非常信任牌子,尤其在中國,幾乎大部分的人只認識Cohiba高希霸。然而我以前抽雪茄的一個經(jīng)驗,卻讓我對品牌有了不同的認識。
幾年前一個農(nóng)歷春節(jié)前的星期四,我在臺北的一群雪茄會的朋友,在平常聚會的雪茄俱樂部老板贊助下,辦了一個很有趣的雪茄活動。我們挑出了十個所謂Robustos尺寸(其實仔細分有兩種,工廠代碼分別是Robustos與Hermoso No.4,兩者長度一樣,不過環(huán)徑分別是50與48)的古巴雪茄,所有廠牌是:El Rey del Mundo的Choix Supreme、H. Upmann的Connoisseur No. 1、Romeoy Julieta的Exhibicion No.4、Saint Luis Rey的Regios、Vegas Robaina的Famosos、Cohiba的Robustos(這些是環(huán)徑48)、Hoyo de Monterrey的Epicure No. 2、Partagas的Serie D No.4、Ramon Allones的Specially Selected、Juan Lopez的Seleccion No 2(這些是環(huán)徑50)。把這些雪茄的標簽全拆下,品牌隨意編成一到十號,一人交五百塊錢臺幣抽簽一次,抽到哪號就領一支抽(抽完簽再放回簽箱里搖一搖再抽),抽完后猜是哪個品牌,猜到的就奉送一盒所抽的雪茄。
選擇雪茄,你是看品牌還是看口味?
我們一群雪茄會的朋友二十多人,大家都是在1996、1997年左右開始抽雪茄,在那時幾乎都有五年以上的雪茄經(jīng)驗,很有趣的是大家的雪茄口味,都從一開始不限國家、品牌、尺寸型號都抽的情況下,最后全都變成非古巴雪茄不抽。星期四晚上是我們固定聚會的日子,隨到隨抽隨聊,雪茄館十一點打烊前解散。一般的出席率在三到五成之間,但是那天因為是農(nóng)歷春節(jié)前最后一次聚會,兼之又有有趣的活動,出席率大增,幾乎是全員到齊。人人都對自己的品嘗口味很有信心,有人甚至瞄準了猜中送一盒的號召,存心想讓贊助老板大失血,交了一千塊錢抽兩支?;顒訜狒[地展開,最后的結果卻是令人跌破眼鏡,近三十個猜測的機會,只有兩人猜中,猜中的是Cohiba與Hoyo de Monterrey,其他全軍覆沒,更妙的是那些抽兩支的人,沒有人猜中他們所抽的任何一支。
會后大家熱烈討論,贊助老板首先就自己承認不是省油的燈,廠牌尺寸都固定,可是在出品年份與出品廠碼上下了功夫,想憑借這些招數(shù),讓看似天差地別的廠牌口味,變得更難以捉摸。再仔細一想,雪茄都是一支一支人工卷出來的,當然會有差異;而現(xiàn)在古巴的雪茄廠全為國營,因此經(jīng)常同一品牌同一尺寸的雪茄,有時候會有三四個不同煙廠去制作,連雪茄卷煙師都不知道自己卷什么品牌。煙草的種植也全都是統(tǒng)一國營,所以廠牌的差異性,幾乎令人無從捉摸,再加上某些品牌雪茄在年輕與熟成后的口味差距很大(El Rey del Mundo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就算是同一盒雪茄里面,每一支的顏色也有小小差別,因此想想這個盲測的活動,本身的不確定因素太多,想要猜中,除了實力和知識,運氣反而占了極大因素。
當然并非說品牌間就沒有差異性,事實上每一個品牌口味除了濃淡的分別,當然還是有主要的基本調(diào)性存在,像是Cohiba最主要的三段發(fā)酵技術,讓煙葉帶有更多的木桶香氣,就是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因此當天抽中Cohiba的兩個人,就有一個猜中。而Hoyo de Monterrey與Juan Lopez口味其實非常近似,那天會猜中Hoyo的老兄真不知道該說他運氣好還是神乎其技。
以這么低的猜中率來說,似乎說明大家抽雪茄,很大一部分是認品牌,而不是認口味。因此在這次盲測后,我們這幫雪茄友買雪茄的習慣有了相當大的轉變,品牌只是口味濃淡的依據(jù),尺寸型號(這關系到抽煙時間的長短)與每一盒的顏色賣相與卷工,才是大家最主要的挑選依據(jù),因此以往賣得不好的冷門品牌而滯銷的老年份雪茄,全都不復存在(所以后來在店里有能找到老雪茄,先別高興,可能質(zhì)量真的有問題,多半是太緊抽不動)。只是有一點還是不會改變,就是大家還都是非古巴雪茄不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