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亞 Calibre de Cartier 多時區(qū)手表
旅行者必備——卡地亞 Calibre de Cartier 多時區(qū)手表
人們很早就意識到,不同地區(qū)的日出日落時間是不一樣的,比如當北京是正午12 時,倫敦便是凌晨4 時。當距離不再成為人們交往的問題,時間的問題就突顯了出來。1884年,華盛頓召開國際子午線大會,世界被正式劃分為24 個時區(qū),各國從此采用世界時間。與此同時,制表商展開了激烈競爭,試圖開發(fā)出可以顯示多時區(qū)時間的手表??ǖ貋喿匀灰膊粫狻T诘?1 屆日內瓦表展上亮相的Calibre de Cartier 多時區(qū)手表稱得上這一領域的翹楚。這是一款名副其實的旅行者必備手表,也是卡地亞送給商旅人士的貼心禮物。這款手表共有三大亮點:
其一就是清晰易讀的多時區(qū)顯示。
Calibre de Cartier 多時區(qū)手表,為旅行者提供了所有的實用信息,手表中心下方表盤的太陽和月亮符號晝夜指針,指示出發(fā)地時間,手表主指針指示目的地時間。
第二大亮點就是手表側面的城市指示盤。
你可以通過側面的放大鏡放大目的地顯示,這種設計可以避免表盤因指示內容過多而造成的不便。只要按下轉鈕,便能讀取24座參照時區(qū)城市的時間,每次按壓轉鈕即可逐一顯示各城市及相應時間,以及參考城市與旅行城市之間的相應時間。
Calibre de Cartier 多時區(qū)手表的最后一大創(chuàng)新亮點是具備夏令時和冬令時轉換功能。在夏令時實行的五個月中,只需在城市指示盤上讀取不同級的時間即可實現(xiàn)夏令時與冬令時之間的轉換。
如此方便巧妙的功能都來源于Calibre de Cartier 手表的強大核心——9909 MC型自動上弦機械機芯。9909 MC 型機芯完全由卡地亞工作坊研發(fā)與制造,是卡地亞高級制表系列首個帶有多時區(qū)功能的機芯,更是一款專為旅行者設計的機芯,具備多時區(qū)、城市顯示盤、(出發(fā)地)晝/ 夜和時差指示功能。
不僅內芯強大,Calibre de Cartier 多時區(qū)手表的外形更是令人過目不忘,它具備卡地亞手表的一切經(jīng)典元素:羅馬數(shù)字、“分鐘軌”式刻度、藍鋼指針和凸圓形藍寶石。45毫米的表殼極具男性的剛毅氣質,表殼上凸起的表圈柔和光滑,與剛勁有力的表殼形成強烈對比。它與表盤呈28 度自然傾斜,一直延伸到表盤120 個刻度。精致的細節(jié)處理令人聯(lián)想起鐘表齒輪。表圈延伸至表盤,碩大的羅馬數(shù)字12、表冠護肩及9 點鐘位置側面放大鏡,令人見之忘俗。
Rotonde de Cartier Astrorégulateur天體恒定重心裝置手表
挑戰(zhàn)地心引力——Rotonde de Cartier Astrorégulateur天體恒定重心裝置手表
重力是人類生存的根本,但同時也是導致手表走時誤差的罪魁禍首,地心引力可令游絲擺輪重心偏移,導致手表走時不準。而控制重力一直是制表工匠們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吹健疤魬?zhàn)地心引力”,我們腦子里八成會想到“陀飛輪”這個詞。沒錯,陀飛輪是攻克這一難題最古老,也是最普遍的方法。陀飛輪框架每分鐘旋轉一周,通過旋轉盡可能經(jīng)過所有重心,通過抵消重力影響,避免手表處于垂直位置時產生的運行偏差。那除了陀飛輪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決地心引力對手表的影響呢?
對于這個問題,卡地亞在2011 年給出了一個完美的答案,那就是卡地亞Rotonde de Cartier Astrorégulateur 天體恒定重心裝置手表。這款手表舍棄陀飛輪,采用了一種全新的方法來挑戰(zhàn)地心引力,這就是卡地亞自主研發(fā)的9800 MC 型機芯。那么9800MC機芯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呢?
9800 MC 型機芯
一、它是解決地心引力問題的替代方案。
9800 MC 型機芯是一種可以替代陀飛輪的機芯。鑒于振動等時性取決于振子振頻的規(guī)律性,而此規(guī)律性會受到地心引力的干擾,因此最理想的狀況是無論處于何種垂直狀態(tài)下確保振子始終只有一個重心?;谶@個原理,卡地亞構想出創(chuàng)新反重力系統(tǒng),即采用“轉陀”這一構件,使其每次都回至同一垂直位置。在9800 MC 型機芯上,擒縱機構、擺陀與小秒針均由轉陀驅動,并且轉陀總能返回同一位置,從而避免手表在垂直位置時地心引力對計時造成的不利影響。通過調節(jié)擺陀在此固定位置的作用方式,制表師得以使Astrorégulateur 天體恒定重心裝置機芯的運作平臺,無論在何種垂直狀態(tài)下,都能避免地心引力對計時產生干擾。這是手表設計的一大創(chuàng)舉,與簡單的陀飛輪框架相比,轉陀可驅動并承載的零部件數(shù)量比陀飛輪框架多五倍。
二、它的差動技術系統(tǒng)確保持續(xù)準確計時。
手腕運動為擒縱機構帶來不同強度的動力。然而,這些動力必須加以糾正,確保擒縱機構以恒定速度運轉,這是手表計時精準的必要條件。因此,高級制表設計師發(fā)明了由兩個差動器組成的系統(tǒng),將手腕傳導的動力轉換成一個恒定速度,保證隨轉陀運動的秒針規(guī)律運動,尤其確保了手表的準確計時。
三、它配備的鉑金慣性重塊能用于為機芯自動上弦。
轉陀配備一枚鉑金慣性重塊,能憑借其自身重量回到同一位置,確保自動上弦。這是一種獨特的雙向上弦機制:不管擺陀向何方向旋轉,機芯都能完成上弦。
為襯托這款獨特機芯,卡地亞為其配備了直徑50 毫米的鈮鈦合金表殼。鈮鈦合金僅重55 克,佩戴舒適。雖然自由式擒縱機構讓手表更易受碰撞損害,鈮鈦合金表殼卻能盡可能抵消碰撞的影響。因為鈮鈦合金的物理特性,可將劇烈撞擊轉換為同等能量,但更為輕柔,緩沖更大。此前,鈮鈦合金僅用在ID One de Cartier 概念手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