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到來也是春節(jié)的前奏,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開始忙過年,開始準備年貨,打掃家里的衛(wèi)生,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祭灶神,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小年的日子南北相差一天,北方在臘月二十三,而南方的小年在臘月二十四,這是為什么呢?
這天有哪些習俗
祭灶王。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貼窗花。過了臘月廿三,家家戶戶就開始貼窗花了。
貼春聯(lián)。在很多地方,小年就開始貼春聯(lián),算是比較早進入春節(jié)了。
掃塵土。小年時,還要掃灰塵,北方人稱“掃房”,南方人稱“撣塵”。
婚嫁。過了臘月廿三,漢族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
吃麻糖。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吃餃子。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為什么北方和南方的小年差一天
民間傳統(tǒng)上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qū),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tǒng)。從清朝中后期開始,帝王家就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jié)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qū)百姓隨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所以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差一天。
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是最悠久的。從清朝雍正年間,皇帝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匯報這一年來的工作情況,為了不重復祭拜,順便把灶神也拜了,后來這一天祭拜灶神的傳統(tǒng)被保留下來。到了民國,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說法,就是干部家里二十三祭灶,一般群眾推遲到二十四。后來,據(jù)說是因為社會進步了,人人平等,大家也就隨了皇帝,沾沾“貴氣”,改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祭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