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本土消費者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可度和接受度逐年提高,越來越多本土的時尚品牌和獨立設計師都樂于使用中國的文化元素,這促成了新國風、新國潮等風格的流行。從國際上看,來自全球的奢侈品品牌也都積極的融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來呼應消費者的巨大期待和需求。
但是在如此火熱的趨勢中,也頻頻出現(xiàn)了“文化踩雷”的現(xiàn)象。無論是國際品牌還是中國本土設計師,在進行東方文化表達時都有出現(xiàn)“單一符號化”、“流于表面”或者“過度隱晦”從而引起消費者不理解甚至反感的情況。在此情境下,如何理解“東方設計” ?成為了一個大家共同探索的重要議題。
01 理解東方——東方設計的“本源”
東方在哪里?這是個相對的話題。中華文明的延續(xù)性,為東方逐步扎下了厚重的文化根脈。自古以來,中國人相信生活本身就可以教會我們一切。這種生活態(tài)度,不僅喚醒了人們對自然種種美好的感知,更是由我們自己的主體精神,展開對人類生活的“設計”。理解東方設計的第一重,就是理解“東方的生活”。這也是中國美術學院吳海燕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東方設計學理論建構研究”里對“東方設計本源”研究的一種觀點。這種觀點是來自于中國人對生、生命與生活的理解,是理解東方設計本源的“三重本體”的第一重。透過學術研究的視角,會讓我們更冷靜、平和、客觀地理解東方設計。在碎片化的時代,系統(tǒng)知識的學習更具備寶貴的價值。
為了全面生動地呈現(xiàn)整個東方設計學龐大的體系,課題研究團隊在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推出“從地平線到天際線”東方設計學專題展。
02 看見東方——“從地平線到天際線”東方設計學專題展
專題展覽用生動具體的設計案例具體生動地呈現(xiàn)了“東方設計學理論建構研究”的理論建構及東方設計學的完整脈絡。展覽集合了理論、時尚、家紡、工業(yè)、建筑、手工藝、交通、教育、數(shù)字化等多領域案例。“線”敘事,用四條“展覽線”層層穿越,貫融古今,東西對望。呈現(xiàn)東方設計學本體論、方法論、創(chuàng)新論、教育論、價值論五個子課題,系統(tǒng)展現(xiàn)東方設計的學理體系。
“從地平線到天際線”,這是一個從文化到文明的跨越。在這天地之間,又勾連了兩條線。一條是有尺度的中軸線,是表現(xiàn)了天、地、人之間的一種規(guī)則尺度,對應了東方設計學中的方法論。另一條代表探索未知領域、動態(tài)飛翔的軌跡線,對應創(chuàng)新論和教育論。而仰觀穹宇的天際線對應價值論,呼應傳播全球的“文明”。
“文化的地平線”板塊對應扎根東方文化的“本體論”,作為回答“什么是東方設計?”的課題,由“東方設計之淵、東方設計之脈、東方設計之物”三部分組成。在展廳的中心拉開理論框架,全面完整地呈現(xiàn)出理論版塊研究的研精覃思,闡析東方設計的理論模型?!暗仄骄€”連接“智慧的中軸線”,將“方法論”的尺度構筑在東方設計學的學理體系之中,用從古至今“東方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設計應對方法”,呈現(xiàn)東方設計的設計觀念和方法論。
“飛翔的軌跡線”劃開東方設計學的創(chuàng)新論及教育論的章節(jié):將本土特色的教育案例切片,呈現(xiàn)“生生之美、道器相濟、融匯貫通、知行合一”的東方教育理念如何接入現(xiàn)代教育,如何結合東方智慧做好社會美育。創(chuàng)新論板塊闡述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主線搭載工藝美術、文化、建筑、環(huán)藝領域結合的多維實驗案例,呈現(xiàn)東方設計的核心思路和系統(tǒng)方法的創(chuàng)新之路。“文明的天際線”以東西互望的橫向對比和從“源”至“元”的縱向貫通,展現(xiàn)全球語境下東方設計呈現(xiàn)的全球價值和未來力量。
03 嫁接全球——東方設計的全球價值
東方設計學是立足東方文化本源生長歸納出的一個理論體系,東方設計離不開包括東方哲學、東方文化乃至自然、藝術、時尚等等領域,但這并不代表固步自封,圈地劃界。正如展覽呈現(xiàn)出的“東西對望”,東方設計學是持有開放姿態(tài)、面向未來、具備“世界性”發(fā)展空間和全球價值的設計理論和價值觀,是為人類的設計提供東方的智慧。東方設計專題展用堅實的理論、生動的案例,讓觀者看見東方、學習東方、理解東方,這是東方設計學的一次梳理也是東方設計的一次“破曉初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