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1.巴黎圣母院最著名的教堂
巴黎圣母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于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筑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伴L廊”上面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圣母圣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內部大廳可容納9000人,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圣歌和悲壯的樂曲。曾經(jīng)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里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的贊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
巴黎圣母院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科隆大教堂
2.科隆大教堂萊茵河畔的尖塔
科隆大教堂是科隆的驕傲,也是科隆的標志。它與巴黎圣母院、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并稱為歐洲三大宗教建筑。據(jù)說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卡羅琳王朝時期,后來后來停建過一段時間,到1880年才最后完成,其建筑期長達630多年,堪稱世界之最。工程規(guī)模浩大,至今仍保存著成千上萬張設計圖。1248年 8月15日,科隆大教堂奠基,由于歷次戰(zhàn)爭阻隔,特別是"30年戰(zhàn)爭"和"百年戰(zhàn)爭"兩次悠長的宗教戰(zhàn)爭,建筑工程時斷時續(xù)。1842年9月4日,在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的主持下,大教堂第二次奠基。直到1880年10月15日,科隆大教堂舉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禮。當時,它以其157米高的兩個塔樓榮膺世界最高建筑物的美譽,是建筑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教堂的周圍還有無數(shù)的小尖塔。
夜色中的科隆大教堂最為壯觀:裝在四周各建筑物上的聚光燈向教堂射出一道道青藍色的冷光,照在宏偉的建筑上,藍瑩瑩的璀璨晶亮,仿佛嵌上了藍色的寶石,染上了綺麗的神秘色彩。教堂中央的雙尖頂直剌云霄,一連串的尖拱窗馱著陡峭的屋頂,整座教堂顯得清奇冷峻,充滿力量。
威斯敏斯特教堂
3.威斯敏斯特教堂皇室加冕圣地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英國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它是英國王室專屬禮拜堂、1066年以來幾乎所有英國國王的加冕教堂、王室婚禮教堂,王室的一切重大儀式都在這里舉行。在16-18世紀,威斯敏斯特是與牛津、劍橋齊名的學術中心,英文版的《圣經(jīng)》就是在這里翻譯完成。教堂墓地中埋葬著英國歷代國王和歷史上各個領域中最杰出的偉人,因此威斯敏斯特教堂也被稱為“榮譽的塔尖”。1987年,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
總體來看,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廊柱高大凝重,雕刻精致優(yōu)美,彩色玻璃華美絢麗,高聳的尖頂、鐘樓顯得巍峨挺拔,被認為是英國哥特式建筑中的杰作。但經(jīng)過13-16世紀歷代國王的不斷改建、擴建,實際上已經(jīng)成了各種建筑風格的大雜燴。在19世紀的最后一次修整中,設計師大膽拆除了一些非哥特式的構件和藝術作品,使得教堂部分恢復了哥特風格的原貌。
圣彼得大教堂
4.圣彼得大教堂最小國度里的宏偉建筑
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160年到1232年間,是老城區(qū)給人印象最深的標志性建筑。大教堂融會了多種建筑風格:原建筑是以羅馬式風格修建的,其拱門是哥特式的,18世紀加建的正門則有希臘-羅馬式的圓柱和類似羅馬的萬神殿的穹頂。
教堂下面的廊檐上方有11尊雕像,中間是耶穌基督;兩側各有一座鐘,右邊是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左邊是羅馬時間。大殿下面有5扇門,平常一般游客都入中門。如果遇上機會,教徒們就可從右邊的圣門進入大殿,不過這需25年才有一次。按規(guī)定,每時25年的圣誕之夜,圣門打開後由教皇領頭走入圣堂,意為走入天堂。其他三門分別是"圣事門"、"善惡門"和"死門"。 通過中門進入能容納5萬人的圣彼得教堂內部,呈現(xiàn)在眼前的簡直是一座藝術寶庫。屋頂和四壁都飾有以《圣經(jīng)》為題材的繪畫,不少是名家作品。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藝術杰作主要有三件:
一是米開朗琪羅24 歲時雕塑作品。圣母懷抱死去的兒子的悲痛感和對上帝意旨的順從感在作品中刻畫得淋漓盡致。這里所表現(xiàn)的圣母痛苦狀與開朗琪羅以後的作品迥然不同。
二是貝爾尼尼的雕制的青銅華蓋。它由4根螺旋形銅柱支援撐,足有5層樓房高那么高。華蓋前面的半圓形欄桿上永遠點燃著99盞長明燈,而下方則是宗座祭壇和圣彼得的墳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這座祭壇上,面對東升的旭日,當著朝圣者舉行彌撒。
三是圣彼得寶座,也是貝爾尼尼設計的一件鍍金的青銅寶座。寶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榮耀龕及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傳說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後經(jīng)考證為加洛林國王泰查二世所贈送。
除此三件藝術杰作外,站在米開朗琪羅設計的穹窿頂下抬頭上望,你會感到大堂內的一切都顯得如此渺小。穹頂周長71米,為羅馬全城的最高點。從教堂內出來,在教堂左側有一個由衛(wèi)兵隊的成員。他們身穿的別致制服500年不變,據(jù)說是米開朗琪羅設計的,手中的長戈也是15世紀的產(chǎn)品。
大教堂下面藏著歐洲最大的對公眾開放的水下古跡,古跡會使游客了解大教堂是如何由一個簡單的小禮拜堂演變成它現(xiàn)在的規(guī)模的。此外,還能看到許多令人驚嘆的奇跡,如建于公元4世紀的洗禮堂和公元5世紀,反映不同時期不同社會階層的精妙絕倫的鑲嵌圖畫。
墨西哥大教堂
5.墨西哥大教堂百年建造之堂
墨西哥大教堂(LaCatedraldeMexico)是墨西哥最大的和最主要的天主教堂,也是美洲屈指可數(shù)的著名教堂之一。位于墨西哥城索卡洛廣場北側。大教堂始建于1573年,1823年以后才正式完工,歷時250年,堪稱美洲建筑歷史之最。
這是一座由玄武巖和灰色沙質石料砌成的巨大建筑物,教堂呈傳統(tǒng)的拉丁十字形布局,有一個中殿和兩個側殿。與中殿成十字形交叉的側殿中,設有許多小祭壇和7個小教堂。其中一些小教堂都是后來各個不同藝術派別的藝術家們不斷加工和改建的?;始壹缐?或稱皇家小教堂)是整個教堂中最漂亮的建筑。
祭壇裝飾極端講究,為丘里格拉建筑藝術中的珍品。祭壇頂部的穹窿,鑲嵌著各種金銀珠寶和高貴華麗的雕飾,半圓形壁龕上布置了精致復雜的精美雕塑,還有20幅宗教繪畫,全是墨西哥著名的畫家何塞·羅德里格斯·華雷斯的杰作。這個祭壇主要為朝拜圣母的教徒而設。祭壇上有一尊非常漂亮的用象牙雕塑的基督受難像,純銀十字架,拋光蹭亮。小教堂內還安放著殖民時期一些西班牙總督的遺骨。
教堂的正面揉合了多種不同建筑藝術風格,灰色的墻面映在白色的大理石上,給人一種和諧與莊重的感覺。高聳的一對塔樓是新古典派建筑,內置最大的鐘,稱瓜達盧佩圣馬利亞鐘。此鐘1792年鑄成。底部直徑3米,高5米,約12噸重。鐘聲敲響,10千米外都可聽見。兩座塔樓的頂部,各有一個巨型的石制十字架。在教堂正門的外圍有一道13米長、7米高的鐵柵欄。據(jù)說此乃金、銀、銅的合金制品。是當時的墨西哥總督從澳門的一個葡萄牙商人手中弄來的中國產(chǎn)品。與教堂正面并排聳立的教堂禮拜堂正門,也是珍貴的巴洛克式建筑,墻壁上布滿了細膩豪華的雕塑,壁柱上也有姿態(tài)生動的雕像和各種各樣的裝飾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