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做音響的Bang & Olufsen滿90歲了 它靠的僅僅是顏值嗎?

阿榮
阿榮
2015-12-17 22:38:09
來源:好奇心日報

  原標題:那個做音響的丹麥品牌 Bang & Olufsen 滿 90 歲了 它靠的僅僅是顏值嗎?


  Peter Bang 1924 年大學畢業(yè)后,在一家美國收音機工廠工作了 6 個月。之后他回到丹麥,找來了他學生時代的好朋友 Svend Olufsen 合伙創(chuàng)業(yè),靠著 Svend 父母的幫忙,在距離哥本哈根 4 小時車程的西海岸小鎮(zhèn)斯特魯爾(Struer)的 Quistrup 莊園,搭建了一個閣樓供實驗之用, Bang & Olufsen 就這樣誕生了。

  直到 1932 年,他們遇到了年僅 16 歲的藝術家 Henrik Dahl-Mikkelsen,他為公司設計了一個以 B&O 為簡寫的標志,自此,B&O 便成為更能代表品牌和公司的名字,沿用至今。

  

  B&O logo

  1. 2015 年,Bang & Olufsen 問世 90 年了,它已在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擁有近 600 家直營專賣店。對于一個近百年的電器老牌來說,這樣的規(guī)模并不算是很大,但素來特立獨行的 B&O 很清楚自己所賣的,不單是電器本身。

  當你想買音響類產(chǎn)品時,你可能會拎出很多品牌來做比較,比如博士(Bose)、Sonos、哈曼卡頓(Harman Kardon)、天龍(Denon)、LOEWE 或是日本中道(Nakamichi),但如果你知道自己喜歡的是 B&O ,便不會再考慮別的,因為你買的也不是音響本身。

  它可能是你的審美體系中拿出來絕對不會掉份的一件設計杰作,亦是你營造現(xiàn)代簡潔家居空間風格的點睛品。這個丹麥高端視聽品牌有很多大牌粉絲,比如喬布斯和湯姆·克魯斯。

 

  

 

  據(jù)說在喬布斯空蕩的大宅內(nèi),少數(shù)幾件家居產(chǎn)品中就有 B&O 的音響,《史蒂夫·喬布斯傳》里也提到他最喜歡的音響品牌就是 B&O。而在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電影《少數(shù)派報告》中,他帶著 B&O a8 掛耳耳塞的場景也讓很多人成了這款金屬工業(yè)質(zhì)感超強的耳塞的擁躉。它滿足了既要 HiFi 也要外觀的年輕一代發(fā)燒友的需求,雖然售價偏高卻也賣得不差。

 

  

 

  其實你問很多對 B&O 感興趣的人,他們第一句話通常都會說“設計漂亮”。但它最初起家靠的可不是設計,不管是 Peter Bang 還是 Svend Olufsen,都非設計專業(yè)出身。兩人本身是對無線電科技瘋狂入迷的人,同在丹麥一家電子工程學校讀書,做 B&O 的初心也是緣于對收音機技術巨大的興趣。

  幫助他們在丹麥家喻戶曉的也是技術。1929 年,丹麥電影院打算把默片換成有聲電影,迪斯尼的卡通形象米老鼠正式亮相的首部影片《汽船威利號》在丹麥放映時,是 B&O 的揚聲器第一次讓這里的人們感受到了聲音的魔力。

  1934 年,B&O 推出將收音機、揚聲器以及留聲機等功能集于一體的 Hyperbo5 RG Steel 無線電留聲機,使得其產(chǎn)品成為了高保真音響設備的典范。這也是 B&O 第一次亮出自己的設計態(tài)度,對質(zhì)量、人性化和審美的追求。

 

  

  Hyperbo5 RG Steel 無線電留聲機

 

  2. 不過,當一家主打音響類產(chǎn)品的公司倚賴技術站穩(wěn)了腳跟,我們需要探討的是,是什么讓它在守住了這片根據(jù)地的同時,成為真正國際知名且收獲無數(shù)贊譽的公司。

 

  顯然,設計力才是將 B&O 與其他視聽品牌區(qū)別開來的核心競爭力。

  20 世紀 20-30 年代正處于 B&O 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德國包豪斯學校主張推行現(xiàn)代主義運動的時期,他們認為之前的設計只為權貴服務,過于注重形式。而包豪斯提出的是帶有強烈民主色彩的理念,除去所有繁復的形式,設計只需要滿足基本功能。

  B&O 的產(chǎn)品彼時也受到了來自德國包豪斯實用主義的影響,這一點在 20 世紀 30 年代出產(chǎn)的作品中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比如 Beolit39 收音機、一種為電影工業(yè)服務的錄音設備以及為馬戲團和軍隊車輛所用的車頂揚聲器。

  尤其是 Beolit39 收音機,因為當時正值塑膠模塑技術能夠做到弧形模塑,于是 B&O 決定將當時美國汽車工業(yè)的流線型元素和摩天大樓的美學形式結(jié)合,服務于功能,成為平衡美學與功能的經(jīng)典之作,不僅開拓了收音機設計的新境界,還幫助 B&O 在工業(yè)設計界確立了地位。

  Beolit39 收音機

  后來,這批作品也奠定了公司產(chǎn)品的基調(diào),逐漸發(fā)展成為 B&O 的標志性設計語言,其品牌大使 Stuart Tolliday 曾用 5 個關鍵詞來形容他對 B&O 的理解:工藝、細節(jié)、精準、美感和藝術品。

  他們成為了最懂得把創(chuàng)意企業(yè)化的公司,設計上總是開先河,創(chuàng)新科技上也不乏突破。即便是遇到滅廠之災,他們還是挺了過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因為拒絕與德國人合作,親納粹分子在 B&O 位于吉姆辛(Gimsing)的廠房里埋下了炸藥,爆炸后工廠被夷為平地,但 300 個工人卻無一離開。

  他們重建了廠房,精氣神絲毫未被壓垮,并在 20 世紀 50 年代在收音機、收音點唱機以及電視領域繼續(xù)實驗創(chuàng)新。這一時期,建筑師 Ib Fabiansen 的加入為公司的產(chǎn)品帶來了新的設計思路,而在 1965 年加入公司的英國人 David Lewis,更是被稱作“電子產(chǎn)業(yè)設計天才”,之后他成為了 B&O 的首席設計師,主導了很多產(chǎn)品的研發(fā)。

  

  David Lewis

  例如 1960 年代推出的 BeoMaster 900 晶體管收音機,第一次將修長流線造型運用于收音機,技術的進步讓收音機構(gòu)造可以省去之前累贅的通風設備,設計上更為簡約大氣,也斬獲了 1967 年的 iF 國際設計大獎。

  

  BeoMaster 900 晶體管收音機

  緊接著在 1967 年,B&O 又推出了 BeoLab 5000 System,操刀其設計的是丹麥工業(yè)設計大師 Jacob Jensen,這個系統(tǒng)包括擴音器、無線電廣播調(diào)諧器以及兩款喇叭等,是 B&O 第一套達到專業(yè)技術級數(shù)的高規(guī)格音響系統(tǒng)。這一次,Jacob Jensen 也第一次嘗試在音響中引入了“ slide rule ”滑動式的調(diào)校系統(tǒng),之后在 B&O 的很多產(chǎn)品中都復制了這一元素。這一產(chǎn)品也同樣幫助 B&O 以及 Jacob Jensen 本人拿到了 iF 國際設計大獎。

 

  

  BeoLab 5000 System

  

  Jacob Jensen

 

  1975 年,Jacob Jensen 在 BeoLab 5000 System 的基礎之上,設計了 BeoMaster 1900 綜合式系統(tǒng),充滿摩登氣息的設計已是他的標配,而其觸控式的按鈕設計也是開創(chuàng)業(yè)內(nèi)先河的嘗鮮之舉,他還貼心地將一些非日常操控所需的按鈕隱藏在了漂亮輕薄的鋁制板下方,需要時翻開即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 BeoMaster 1900 在視覺上的簡潔干練。

  這一突破性的產(chǎn)品又一次為 Jacob Jensen 贏得了 1976 年的 ID 設計大獎,更被紐約現(xiàn)代博物館列為館藏設計系列作品。更加值得標榜的是,這款 BeoMaster 1900 亦成為了往后 20 年 B&O 銷量最好的產(chǎn)品。

 

  

  BeoMaster 1900

 

  同樣受到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還有 1972 年推出的全球首臺電子控制直角唱臂留聲唱機 Beogram 4000,亦拿到了 ID 與 SIM 設計大獎。

 

  3 .因其在設計上的成就,1978 年春天,39 件來自 B&O 的北歐設計佳作,在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二樓 Goodwin 純白簡約的藝術空間內(nèi)展出。那場名為「Design for Sound」的設計展覽,是這座久負盛名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自 1929 年創(chuàng)建以來,第四次為單一品牌舉辦的專場個展。而有 18 件產(chǎn)品被列入 MoMA 永久性設計收藏品也讓 B&O 成為了同類公司中的設計翹楚。

 

  

  回看過去 50 年 B&O 的產(chǎn)品,會發(fā)現(xiàn)很多才華橫溢的設計師:Ib Fabiansen、 Acton Bj?rn & Sigvard Bernadotte、Henrik S?rig Thomsen、Lone & Gideon Lindinger- L?wy、Anders Hermansen 以及 Steve McGugan。

  他們每個人都風格鮮明,卻又在 B&O 的產(chǎn)品中找到了統(tǒng)一的出口。“我們希望讓空間充滿音樂,而不是讓音響設備充滿空間。將音響的體積減小,甚至可以是一件美觀的擺設,讓享受音樂的同時,又多了一層審美體驗,那不是更好嗎?這些產(chǎn)品無論體積大小,但在品質(zhì)和造型上都令人賞心悅目,就像一個藝術品?!?Stuart Tolliday 解釋說。

  前述我們提到喬布斯是 B&O 的粉絲。的確,據(jù) Stuart Tolliday 回憶,喬布斯常常會跟 B&O 的開發(fā)人員一起討論產(chǎn)品,也會給他們提出一些建議。比如早期 iPod 旋鈕功能的設計,靈感恰是源自 B&O 遙控器的設計。

  除了蘋果,B&O 還影響了很多其他設計產(chǎn)品,比如同樣是喬布斯極為推崇的索尼。1961 年,索尼前任總裁盛田昭夫成立了索尼設計中心,由年輕的大賀典雄掌舵,他在整個 20 世紀 60-70 年代中為索尼旗下包括收音機、電視機、錄音機等產(chǎn)品都發(fā)展出了一套洗練簡約的識別風格系統(tǒng),給產(chǎn)品穿上黑色塑料外衣,裹上金屬銀邊做為裝飾。而這正是彼時在歐洲流行的 B&O 的設計語言。

 

1 / 3
免責聲明
標簽:丹麥品牌    Bang & Olufsen    B&O    品牌    博士Bose    Sonos    、哈曼卡頓    Harman Kardon    天Denon    LOEWE    日本中道    Nakamichi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nèi)容...
奢華私語 時尚衣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