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母豬和母狗來尋找
要吃松露,先得去“獵松露”。但這并不是真的荷槍實彈入林打獵,而是去尋找生長在林子下30~50厘米,被枯葉和泥土覆蓋的松露,采挖松露的人被叫作松露獵人。
在盛產(chǎn)松露的地區(qū),每年當10月-11月松露成熟季節(jié)來臨,往往會有多達兩三千人入林尋挖,專職以此為生的人也為數(shù)不少。
松露生長和成熟在橡樹、櫸樹或松樹下,且深藏在地表中,表土似乎毫無生命跡象,同時菌體表面還覆蓋著魚鱗一樣的片狀物,因此肉眼極難發(fā)現(xiàn),采集不容易,各國松露獵人使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一般來說,入林尋寶通常要牽一頭經(jīng)過訓練的母豬或者母狗,人們稱之為“帶著鼻子去打獵”。因為成熟的松露能散發(fā)出一種類似動物雄性激素的氣味,誘導雌性動物進行追尋。憑借靈敏的嗅覺,母豬和母狗能準確地引領(lǐng)主人發(fā)現(xiàn)寶貝。尤其母豬對這種美食向來垂涎欲滴,一旦嗅到了松露的蛛絲馬跡,立即陷入狂喜,刨地三尺也要將土里的松露拱出來吃掉。
由于“尋松豬”一刨出松露就會大口吞食,因此近年法國人開始訓練“尋松狗”代勞。一只訓練有素的“尋松狗”,價值近3000歐元。“尋松狗”找到松露后會原地趴下,讓主人以小彩旗插好作出標記。但母豬的尋找能力比狗強,飼養(yǎng)成本也低得多,這又成了部分獵人依然喜歡用它的原因。
意大利人訓練“尋松狗”有一套好辦法,但要經(jīng)過一番耐心。在尋找松露的前一夜,主人通常讓獵狗不吃不喝,這一招令獵狗在入林后,會更努力地去尋找松露來換取獎勵,比如面包和奶酪。
成熟時三四天內(nèi)必須挖出,否則會變成朽木一塊
松露在生長期間還會釋放昆蟲信息素,吸引昆蟲在它的外皮上產(chǎn)卵,以便將它們賴以傳宗接代的孢子菌絲傳播出去。所以,歐洲一些有經(jīng)驗的松露獵人也會根據(jù)松露蠅的卵子和幼蟲找到松露。
有時,發(fā)現(xiàn)有一群蠅子圍繞著某處聚集飛行,就可以斷定地底下可能有松露了。松露的成長十分霸道,一塊拳頭大的成品就能把周圍十幾二十平方米土壤的養(yǎng)分全部吸收,成熟時連地表的枯葉也會變焦,就像被雷擊燒過似的。松露成熟時三四天內(nèi)必須挖出來,否則其香味將全部揮發(fā),變成朽木一塊。
每個松露獵人都熟記著自己家傳的一幅藏寶圖,通常都會到父輩們曾經(jīng)找到過松露的地點去。他們懂得看地脈山形,憑眼睛和經(jīng)驗把自己的動物助手帶到可能有松露生長的林子里去。珍貴的松露只要與它生長地的一撮泥土混放在一起,便可長期儲存,也只有這些泥土才能讓它那迷人的香氣留住。目前還有一個比較通常的辦法,先用紙巾包好,再用錫紙裹上一層,置放冰箱內(nèi)冷藏。
我國大約在二三十年前,有山民發(fā)現(xiàn)了松露,中國的松露雖然個頭比歐洲的小,但香味十分濃烈,早期人們不知其價值,有人用來喂豬,現(xiàn)在采集收購后也出口到歐洲市場,售價約為200-300美元1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