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一代餐桌霸主
羊大概是繼狗之后,最先被人類馴服的動物。牛、羊、豬在《禮記》中被稱為“大牢”,《周禮》中記載,古代人們在進行祭祀活動時,要把羊分成肩、臂、正脊、橫脊、正肋、腸胃等21檔,放進不同的祭器中。古人在注釋文字的時候把羊字寫為美字,指代“味美”。而自魏晉時期起,在中國人的餐桌上,羊肉就已經(jīng)成為絕對的主導,《本草拾遺》說:“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
唐朝人開始吃羊肉成癮,據(jù)中國古代第一文言小說集《太平廣記》中記載,連在家清心修行的居士,往往也無法抵擋羊肉的誘惑。在宋朝也有“御廚止用羊肉”的說法兒,相傳宋真宗時,宮里的御廚每天就要宰350只羊供王公子孫享用。
而羊肉究竟是如何被片成片涮到鍋里去的?歷史眾說紛紜。比較可信的傳說是元世祖忽必烈在當軍隊統(tǒng)帥時遇到敵軍突襲,本來準備做燉羊肉的廚子在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鍋里急涮急撈,忽必烈吃過這薄片羊肉后凱旋而歸,“涮羊肉”也就從此流傳下來。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里也把涮羊肉稱為蒙古火鍋,英文對涮羊肉的翻譯就是Mongolian Hot Pot。
▲元朝旅游KOL馬可·波羅
另外一種說法兒是起源于康乾盛世,康熙、乾隆所舉辦的幾次規(guī)模宏大的“千叟宴”中,主要的菜品就是羊肉涮鍋。著有清朝吃喝寶典《隨園食單》的袁枚也收到了乾隆帝千叟宴的邀請,卻因為年事已高不便行走而未能成行,不過袁枚雖為吃貨卻唯獨不愛火鍋,認為火鍋粗鄙且暴殄天物,如果當年的通訊像現(xiàn)在一樣發(fā)達,也許袁枚也不會太遺憾。
涮羊肉的學問
緊挨著大草原的北京占據(jù)吃羊的地理優(yōu)勢,而受到蒙滿的影響,涮羊肉成了如今北京人冬天不可或缺的美味,吃不上涮羊肉,這冬天就過不自在。北京地區(qū)所需要的活羊,大多產(chǎn)于內蒙古大草原,錫林郭勒盟的烏珠穆沁旗、蘇尼特旗、烏蘭察布盟的四子部落旗、茂明安旗、喀爾喀左翼旗以及察哈爾左翼旗等地,都是自古以來的著名產(chǎn)區(qū)。
▲蘇尼特旗的黑頭羊
內蒙的羊在每年當?shù)貧夂蜣D寒的10月左右就開始屠宰,一直持續(xù)3個月。北京的冬天比內蒙晚些,秉承著入冬吃羊的講究,在北京想在最合適的時間吃上真正的內蒙羊,11月、12月正當時。
老北京講究吃手切鮮羊肉,切肉師傅可是高級工種,掌握的是最傳統(tǒng)的回民手藝。切肉講究“薄如紙、勻若漿、齊似線、美如花”,好的羊肉片必須是刀工齊整、輕薄不散。
涮肉銅鍋的炭桶叫信子,信子越大越好,一次炭給足不需要續(xù)炭,涮肉的鍋底只有清水加蔥姜,最多加些枸杞菌菇提鮮,底料再多就會影響到羊肉的鮮甜。好的涮羊肉也講究“干盤清湯”,要做到清水涮肉無異味,熟肉顏色灰白,不蘸料也香甜,另外,好羊肉不出血水,而涮鍋里也湯色清涼,沒有血沫。
和重慶火鍋的重油重辣不同,涮羊肉的小料配方非常簡單:芝麻醬、韭菜花、醬豆腐三樣必不可少,辣椒油、蝦油、醋和蔥花香菜看個人口味增減,傳統(tǒng)小料應是將所有調料碗放在托盤里,客人可以按自己口味調制。也正是因為涮羊肉的鮮香口味,吃涮肉也最合適搭配清香型的白酒,老北京愛喝牛欄山陳釀,也就是傳說中的“白牛二”。
而涮羊肉的配菜比起其他種類的火鍋,也顯得略為單調。但白菜、粉絲、豆腐這三樣因為早期物資匱乏而成的涮肉配菜,卻恰好因其“味淡”而成為了經(jīng)典搭配:既補充了吃肉的膩感,增加了涮肉鍋的豐富性,也不會搶了羊肉的味道。涮肉吃到末了,白菜豆腐也涮個七七八八,這個時候就要來幾個燒餅,碗里的醬加點鍋里的肉湯,蘸著燒餅配著糖蒜一起下肚,這才是完美的一餐涮肉。
涮羊肉的8大部位
首先來看一張全羊分割圖,涮羊肉經(jīng)典的“八大部位”包括黃瓜條、羊里脊、羊上腦、羊筋肉、羊磨襠、羊三叉、一頭沉、羊腱子。
涮羊肉的8大部位
大三叉后腿上部
五成肥、口感肥嫩
大三叉
羊三叉其實是后腿上部,整塊肉形成一個“Y”字形,所以稱為三叉。有些更細分的店里會有“大三叉”和“小三叉”,小三叉就是羊前腿的部位,大三叉則是羊后腿部分,比小三叉再肥一些。
羊筋肉腰窩
五成肥、口感脆香
羊筋肉
剔除了肋骨的腰窩肉,俗話說“頂香貼骨肉”,所以這個部位的肉最香。白色部分是由肉筋、筋膜、脂肪和肉共同組成,口感和味道都很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羊肉里僅有的兩塊脆口的肉,口感很特別。
羊上腦頸后肉
三成肥,口感嫩
羊上腦
羊上腦因為接近羊頭,所以稱為“上腦”。這一部分的肉質中脂肪分布似大理石花斑,質地較嫩,是很多老饕的涮肉心頭好。
羊磨襠臀尖肉
二成肥,口感肥嫩
羊磨襠
羊磨襠就是臀尖肉,質地松軟,因為靠羊尾的部分,所以最鮮也最易膻。
黃瓜條后腿內側
肥瘦,口感嫩滑
黃瓜條
黃瓜條是羊后腿的大腿內側部分,一片肉兩種顏色。與磨襠肉相連,形如兩條相連的黃瓜。肉色淡紅,肉質細嫩,肥瘦適中,也是很多老北京的最愛。
羊里脊脊椎兩側
純瘦,口感嫩
羊里脊
羊脊椎的兩側,這個部位肉質較瘦,久涮易柴。
羊腱子肉后腿下部
純瘦,口感脆嫩
羊腱子肉
能用來涮鍋的羊腱子肉很少,一只羊身上不超過三兩,這個部位的肉口味最為脆嫩彈牙。
一頭沉大腿外側
肥瘦,口感嫩
一頭沉
一頭沉是指羊大腿外側的一塊肉,很多人會與“大三叉”混淆,相比大三叉,一頭沉瘦肉占比更高,肉質更嫩。
想吃點好肉?這5家餐廳都靠譜
滿恒記
北京最靠譜的涮肉店之一,這家店的肉全部來自內蒙蘇尼特產(chǎn)區(qū),店主小滿牛街出身,從小就跟牛羊肉打交道,他自己一年總要跑幾趟內蒙,親自選肉定肉,在北京想找一家一年四季都有靠譜涮肉的餐館,來這里準沒錯。每到冬季,餐廳的生意都極其火爆,排隊者眾多,好在門口就是自家的小吃外賣,等位餓了可以順手買點地道的牛街小吃,牛肉粒、醬牛肉、素丸子、炒紅果都是值得一嘗的美食。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平安里西大街14號
電話:010-66517188
聚寶源
如果不怕排隊的艱辛,那一定要來試試聚寶源,這里可以稱為北京涮羊肉業(yè)界傳說,不要錯過“鎮(zhèn)店之寶”---手切羊肉。如果牛街店實在等不起,推薦去望京分店碰碰運氣。
地址: 北京市宣武區(qū)牛街5-2號
電話:(010)83545602
南門涮肉(天壇店)
開業(yè)之初叫“宏源涮肉”,因老店位于天壇公園的南門,所以熟客都稱其為“南門涮肉”。如今開了很多家分店,但無論從環(huán)境、服務還是肉質出品,最推薦的還是天壇老店。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永內東街東里13號樓-1-2號
電話:010-67017030
金生隆
又是一家百年老店,主打鮮切羊肉,保留了最傳統(tǒng)的切工手藝,花樣非常豐富。有些肉的品種限量供應,想去吃記得要提前預約。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德外安德路六鋪炕1區(qū)6號樓南側
電話:010-65279051
羊大爺涮肉(亮馬橋店)
雖然裝修略顯浮夸,進門之后會有進入了“民俗博物館”的錯覺,但羊肉論米,喝酒論碗的豪爽體驗還是值得一試。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麥子店西街39號
電話:010-65006268